CMMI解读:为什么对过程因子不应建立过程性能基线(PPB)?

2021-12-22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我在评估的时候,看到有些企业对过程因子,例如人员经验年限,也建立PPB。询问原因,有的说过程度量项都应该建立PPB,也有的讲不出原因,但是认为多建一个比不建或少建好。

什么是PPB?按照CMMI的定义,PPB是对过程执行结果的实际度量的刻画,可能包括中值和变动范围。注意PPB是针对过程结果的,而不是针对过程因子的。

过程是一系列把输入转化成输出的活动。可以把过程看成一个黑盒子,这个黑盒子把输入转化成输出。打开黑盒子,里面有三大主要过程元素,包括人、工具、活动。这些过程元素,也称过程属性或过程因子。有的因子是可以人为管理和设置的,例如开发工具、人员经验等,我们称之为可控因子;有些因子是不可人为设置的,例如公司规定的开发工具、政府法规、开发语言等,我们称之为不可控因子。过程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,最终产生过程的结果。过程结果是可度量的,但是不可以直接管理,即不能像可控因子那样直接设置一个值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管理过程可控因子来影响过程结果。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“过程决定结果”,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”等。例如,我们高考时想考上清华,无法直接管理高考分数,只能通过调整我们的学习过程因子,即刷题的次数、复习时间长短等,来提高高考分数。

所谓对过程结果的刻画,就是使用统计控制图(Control Chart)或统计计算的方法来刻画过程的结果范围,从而得出过程在稳定的情况下,此过程的能力。就像我高考前参加了25次模拟考试,根据考试结果和控制图,得出我的学习能力是平均分是500分,范围是450-550。这个范围代表了我的能力或我的学习过程的能力。如果学习过程不变的话,下次模拟考试,我的分数大概率也会在这个分数范围内。这就是过程性能基线的含义。

反之过程可控因子,只是过程属性的输入,不是过程的结果,不代表过程的能力。就像过程结果数据一样,我们也可以收集大量的过程因子的历史数据。基于这些数据也可以画控制图,但是这些可控因子在下次项目中可能随时被赋予新值。所以用控制图来刻画可控因子的范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。

PPB是对过程不确定性结果的刻画,是不能直接管理的,代表了过程的能力。过程可控因子是过程的输入,是确定的,可以直接管理的,代表了过程的属性。下次如果有人对过程的可控因子建立PPB,您知道该怎样说了吗?

上述文章转载自公众号《CMMI论坛》

了解更多CMMI认证

CMMI文章推荐
热门资质推荐
最新热门政策
常见问题推荐